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一、開放事宜
(一)開放時間:9:30-17:30(16:30停止入館),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二)開放區域:一樓展廳、二樓展廳、三樓展廳和啟蒙展廳、大堂、南門下沉廣場(球幕影院、4D影院、夢幻劇場、科普劇場、紀念品商店、密閉空間及易產生人員聚集的展項暫不開放);
(三)我館嚴格實行參觀總量控制,每日參觀總量控制在800人以內;
(四)惠民政策:
1.我館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工作證件可免費參觀展廳;
2.我館今年將增加公眾免費開放日,具體時間請關注我館后續通知。
二、購票須知與流程
(一)實行實名制網上售票,游客通過我館官方微信平臺可提前7日(含當天)購票,免費開放日每人每次最多可預約4張票。當天的余票于16:30后截止售票;
(二)購票流程:
1.登錄“東莞科技館”微信公眾號;
2.選擇“票務展館”,進入“購票及預約”;
3.選擇票種(醫護人員、持有贈票者、參觀臨時展覽均需網上購免費票,免費開放日亦需網上預約);
4. 選擇參觀日期;
5. 如實填寫身份信息,包括手機號碼、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6.支付成功后生成“購票二維碼”。
三、游客須知
(一)游客入館前請先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并出示身份證原件及“莞e申報”或“粵康碼”二維碼,憑“購票二維碼”檢票入館;
(二)游客參觀期間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并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離;如需在館內飲食,請分開就坐,參觀過程中如身體出現不適,請及時聯系附近工作人員;
(三)疫情期間,館內人工講解、團隊接待服務暫停,詳情可致電游客服務中心(電話:22835266)或登錄“東莞科技館”官網查閱。
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
地址:東莞市南城區元美中路2號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

東西扶貧協作開創“互聯網+”社會扶貧新模式,9月28日,東西部扶貧協作農產品與少數民族工藝品非遺展銷中心——全國消費扶貧廣東館(以下簡稱“廣東館”)舉行了揭牌儀式,線下展廳與線上網站平臺(網址:https://guangdong.zgshfp.com.cn/)同步開啟運營。

選擇專業的展覽設計公司,例如信可威展覽展會設計搭建公司

廣州地鐵博物館作為華南地區首個地鐵博物館。博物館展項共分為十個站點,既展示了廣州地鐵在建設、運營、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將地鐵科普、地質知識、應急常識帶給每一位進館的觀眾。館內有環形三維動畫、1:1比例盾構機、溶洞仿真場景、3D彩繪列車、模擬駕駛等體驗。

11月18日,高新區板塘街道新農村農耕文化展覽館開館,長郡湘潭實驗學校工農分校學生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農耕器具,了解農業生產過程。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就要走進城市的博物館,這里藏著這個城市的秘密,各種收藏品、文物都留有歲月的痕跡,他們讓我們能夠知道,這個城市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在這個炎炎暑期,我縣博物館的開館讓市民多了一個既可消暑納涼又能了解家鄉故事的好去處。

“僑批展廳”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由思明區僑聯、思明區中華街道、華僑(永亨)銀行廈門分行歷時5年共同打造。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批”是指書信,是閩粵方言),2013年作為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僑批歷史文化研究重鎮。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2024年青島國際機床展覽會(QME),展會時間:2024年03月12日~03月15日,展會地點:中國-山東-青島市嶗山區苗嶺路9號-青島國際會展中心

隨著疫情影響,國內很多博物館都一直處于閉館狀態,由于為了滿足用戶足不出戶就能瀏覽博物館的需求,很多博物館、展館都開通了線上展覽需求,例如最近膠州博物館將所有展廳拍攝成解說游覽視頻供市民“線上游覽”。

6月15日,由順德區交通運輸局主辦,佛山市順德區市政業協會、佛山市順德區市政建設工程協會協辦的公路水運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現場觀摩交流會在中國交建順德東部新城環湖路南段項目施工現場舉行。
